林语堂故居_平和坂仔林语堂故居 消息

2023-02-16 01:49:35 来源:热点网

有 关于林语堂故居_平和坂仔林语堂故居方面的知识,小编在此整里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林语堂故居_平和坂仔林语堂故居的相关内容。


(资料图)

平和县景点

九峰镇、千年古刹三平寺、小西天观音庙、灵通岩、桥上书屋等。

1、九峰镇:客家土楼、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闽南骑马壁式大厦错杂,遍布集镇与山野之间; 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语都成为这个地方的共同语言,年长一点的当地人,能说和听这三种方言。 潮剧、芃剧、四平剧、汉剧等剧种在这里盛行。

2、千年古刹三平寺:位于文峰镇三平村。 东临龙海市程溪镇、南临漳浦县南浦镇位于与和平、龙海、漳浦三县接壤的三平山九层岩下,距离漳州市区47公里,距离和平县30公里。 三平寺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为晚唐高僧杨义中所建。 据传,唐武宗实行灭佛灭僧政策,佛教受到严重打击。 元在锡是漳州半云峰下的“三平真院”义中禅师,他带领门下僧众下顺溪,将“三险三平”收入三平山九楼岩下,创建三平寺。

3、小西天观音庙:位于平和县小溪镇联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称“大坑岩”。 离县城约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鸡笼山峰,终年竹子郁郁葱葱,云雾弥漫,稚嫩莫测,委婉如仙镜。 面对天马山脉,眼前有一座小山,大牙交错,节节保护,掩风敛气,天马山脉横亘而上,翠屏为家。 左右大坑山脉、牛头仓山、崎岖不平,两头雄狮如望鼓,栩栩如生,“小西天”大坑岩地理也有“双狮结佛”的美称。

4、灵通岩:位于和平县大溪镇大峰山。 距离漳州市116公里,是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 大峰山由狮子、玉女、摄天、灵通、天池等36峰组成,最高海拔1287米。 灵通岩、陡壁岩、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有“菊引路”、“三虫游斗”、“猛虎守峡”等18个景色,景色奇美。 狮峰奇峰突兀,像雄狮盘踞。 岩寨岩顶,巨石高耸,寺庙朝天而坐。 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中,岩石密布,面对断崖绝壁,只能攀登的只有“天梯”小径。 洞前百米高,细流,飞溅点滴如玉; 雨后瀑布仿佛挂着珠帘,身临其境,发出感叹之声。 景区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林语堂故居等人文景观和1200多年亚热带珍稀植物和珍稀“娃娃鱼”。

5、桥上书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和平县崎岭乡村石村,桥上书屋曾获世界新锐建筑奖。 世界六大著名建筑奖之一的“阿加汗”建筑奖,是世界建筑的奇葩。 世界最有名的建筑奖之一2010年阿加汗建筑奖2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揭晓,包括中国福建省和平县崎岭乡村石村的桥上书屋等在内的5座建筑获奖。

林语堂的生平简介

林语堂( 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华民国文学家,发明家。 福建漳州龙溪人出生于漳州市和平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成为语堂、圣约翰大学英语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 最后在香港定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教科文组织美术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 8月22日,林语堂在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和平县坂仔镇出生。 父亲是林至诚牧师,有九个孩子,林语堂排名第五。

1912年,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语,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英语系任教。 1919年赴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1921年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

然后他去法国YMCA (基督教青年会: YoungMen"sChristianAssociation )。

同年转到德国留学语言,进入耶拿大学后,转到莱比锡大学,1923年以《古汉语语音学(AltchinesischeLautlehre)》为博士论文取得该校博士学位。 1920年与廖翠凤结婚,廖翠凤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基督教家庭,两人共度一生。

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和英语系主任。 1924年以后是《语丝》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同年在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 1927年赴武汉担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创办了好几本文学刊物,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对后来的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4年5月把英语“humor”翻译成“幽默”。 据说这是第一次出现中文“幽默”这个词,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第一次将英语humor对翻译成中文“幽默”。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编纂的开放式英语读本,与张其昀编纂的中高地理和戴运轨编写的中高物理教科书紧密相连,成为全国各校通用的教材。

1935年以后,在美国为《吾国与吾民》0 ( mycountryandmypeople,1935年)、《京华烟云》 ( momentinpeking,1939年)、010-3000

�风声鹤唳》介绍和翻译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论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是当代欧美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

他的许多著作被重新翻译成其他语言,作品流行于各国。《吾国与吾民》更是所有著作中翻译最多、销路最广的

的作品。1944年到重庆讲学。1947年林语堂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后到巴黎写小说《唐人街家庭》。

1948年返回美国从事写作。1954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受聘担任首任校长,但后来由于经费等问题,与南洋大学董事会意见不合,在大学开学前离职。

有鉴于那个时代的中文检字技术不够发达,学术界普遍不满意康熙字典之部首检字法,乃倾家荡产全心研究中文检字法则,历经“汉字索引制”、“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末笔检字法”、“上下形检字法”等。

终在1947年,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这架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储有7000字(常用的汉字约5000字),1952年获美国专利,历时长达六年半。“上下形检字法”后来也用于《当代林语堂汉英词典》,并曾授权神通电脑作为其中文电脑之输入法,神通电脑称其为“简易输入法”。

由于研制打字机导致破产,林语堂曾向赛珍珠告贷遭到拒绝。林语堂和赛珍珠的合作不融洽已是后话,当时美国出版社一般是拿10%左右的版税;而赛珍珠代理林语堂的书却拿了50%,并且版权还不属于林语堂。

林语堂和赛珍珠打官司,赛珍珠打电话给林语堂的二女儿林太乙问“你爸爸是不是疯了”,最后两人形同陌路。

1966年定居台湾,论古说今的杂文后来收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他于1972年和1973年被国际笔会推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灵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林语堂故居后园中。

林语堂有三位女儿,分别为长女林如斯、次女林太乙及三女林相如。1989年林太乙记父亲之一生,出版了《林语堂传》。

2015年,其散文《论趣》被列为2015年香港中学文凭试中文科卷一的白话文阅读篇章。

扩展资料:

一、作为作家

以作家言,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此外,他还致力于现代白话文的研究推广,并对其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留下了数量颇丰且涉猎颇广的中英文著作,包括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文化评论、人物传记、英语教材、辞典、翻译作品等。

林语堂的中英文作品质量都很高,而风格却截然不同。他的中文著作多为各种形式的杂文。这些作品体现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之余,亦显露出他忱挚的真性情。

其笔锋犀利而笔力刚劲,其见解深刻而其言辞恣意酣畅不拘一格;行文随意随情随性,痛快淋漓处让人喝彩,幽默诙谐处使人莞尔,真情流露处令人动容,嬉笑怒骂间每每发人深省。相对而言,他的英文作品则题材更为宽泛。

其小说及人物传记主要以英语写成:小说《京华烟云》以纯正的英文讲述纯乎中国人的故事,英文传记《武则天传》、《苏东坡传》则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为主角。他另外一部分作品(包括最广为人知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智慧》)则着力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介绍、对中国社会现象以及民族特性的分析与探讨。

此外,他还通过《孔子的智慧》等书阐述了对孔孟、老庄等思想的理解;又以中国民间传说及古典文学作品为素材,写成了英文版的《故事新编》。他对翻译领域亦有所涉猎,以流畅优美的英文翻译了《浮生六记》等文言作品。

诺贝尔奖提名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数据库,林语堂曾于1940年、1950年被赛珍珠及斯文·赫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二、作为学者

以学者言,林语堂学贯中西,对东西方文化均有相当通透的领悟与颇为独到的见解。在各种中英文著述中,一以贯之的是他对家国故土的热爱,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化与传统的理解与尊重,以及跨越国族界限的人文关怀。

通过早期创办的《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他将当时的一些西方理念介绍给中国读者。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华人学者,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并始终为此不遗余力。

他的英文著作,以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察力、豁达的胸怀为根基,以一片赤诚之心贯彻始终,语言通达典雅,措辞机智幽默,行文灵动潇洒,在文学界获得很高的评价,在英语读者当中也相当受欢迎,遂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在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显难能可贵。事实上,《吾国与吾民》及《生活的智慧》在美国甫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排行榜,成为一时热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销量居高不下;多年后仍数次重新出版,成为了华人作家的作品畅销于美国的先例。

三、作为发明家

以发明家言,林语堂早年即已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又由于汉字本身是符号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制成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多持怀疑态度。

为解决这一难题,林语堂在数十年间锲而不舍地研究探索,自斥资金,购置设备,坚持不懈地一再尝试,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而最终成功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幷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六年半以后,到了1952年,他才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此打字机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心愿。除开“明快中文打字机”,他另有若干项小发明亦获得了专利——例如,其中一件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四、作为语言学家

以语言学家言,林语堂编有《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等教材,还著有关于语言研究的其他作品。他并首创了汉字笔划、笔顺、汉字偏旁部首的概念,进而开辟了以笔划、笔顺、偏旁部首为依据对汉字进行拆分、解构、归类的全新理念,更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上下形检字法”。

这套系统性、普适性、操作可行性并具的全新方略,不仅为汉字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当时中文输入法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条件,更被后来者继承改进,而演变成如今全国通用的标准化“部首检字法”。

除此以外,对于汉字注音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林语堂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同样可圈可点。他曾向另一位语言学家赵元任提议制定一套以罗马字母来标注汉字读音的方法。赵定下基本方案后,带同林语堂及另外三名语言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历时两年,创造出“国语罗马字”的汉字注音方法。

“国语罗马字”曾被定为国家正式推行的注音方案,并为当时及后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所接纳采用。它对现行通用的“汉语拼音方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它对后者的诞生起到了启发与促进的作用。

林语堂晚年的心愿是编写一套汉英辞典,将毕生所学凝聚其中,以供后人之用。为此,他倾注了大量心血,虽渐年高体弱而未尝放弃,终于以七十七高龄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当代汉英词典》。

林语堂父亲林至诚是一个基督教牧师,但他详尽探索中西方哲学思想后,于晚年才真正成为一名基督徒,其哲学探索历程记载于《信仰之旅》一书,他尝自提一副对联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参考资料:

林语堂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