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贵阳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近年来,贵阳市南明区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发展战略,做实“数字活市”城市发展定位,聚焦“一硬一软”两大产业,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着力打造“南明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使出“十八般武艺”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将数字化日益融入南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不断释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
借力“风口”,撬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相关资料图)
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全国第三家“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南明区。作为第三批入选国家级精益创业的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南明区通过发挥腾讯数字经济标杆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结合数字经济终端应用产品制造,打造数字经济全产业生态链。
自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落地以来,该基地利用腾讯自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和解决方案优势,为“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科研人才、生态企业资源和专家团队输入,孵化并扶持入驻企业,并带动本地企业加入腾讯生态。
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引领示范效应持续放大,目前,基地内已入驻74家企业,2022年完成营收6.86亿元,带动就业548人。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良好的发展态势,带来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生长,全区呈现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数字经济赋能升级,南明数字经济集聚区不断做优做强,南明区规模以上大数据企业在库数47家,全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收43.47亿元。
乘“云”而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直以来,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推进“文旅商数”大融合,以项目为引领推动南明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拓宽传统产业发展载体,南明区持续推进南明河旅游休闲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运营。
南明河旅游休闲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对区域数字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搭建统一地区生活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商圈及未来社区应用场景,围绕文、旅、吃、购、娱等方面,为社区居民、外地游客、本地商户、政府机构提供更多服务与资源,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深挖大数据“富矿” 逐浪“数字蓝海”。
“甲秀宝”微信小程序是南明河旅游休闲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一期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一个集本地生活服务、电商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多功能平台,构建“旅游、流量、消费”多循环,覆盖衣、食、住、行、购等多消费场景,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导流机制,助力青云路、甲秀楼、阳明文化等南明区旅游休闲文化IP打造,不断丰富“爽爽贵阳”品牌内涵。
自2022年4月20日“甲秀宝”小程序上线以来,截至2023年1月31日,平台累计用户数47.2万人,累计产生下单交易金额为426.96万元,累计曝光量超过1000万次,吸引了1400余商家,累计销售产品16万余件。
据了解,在本次青云路步行街2023年百姓新春年货节期间,借助“甲秀宝”小程序发放消费券30万,带动线上消费90万元。同时,借助消费券“杠杆”效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对线下消费发挥拉动作用,活动期间青云路步行街累计营业额达1600余万元,每日累计客流量近8万人次,有力助推了消费复苏。
厚植“沃土”,构筑数字化转型生态圈
为把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结合大数据产业发展实际,南明区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体系,以大数据为引领,建立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在企业招引、项目落地等方面发挥联动作用,让政策落到实处。编制《南明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南明区新型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开展数字经济发展前瞻性谋篇布局,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做大数字产业规模,推动南明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
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聚集区。
同时,南明区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纵深开展“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集群实现赋能,围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G建设等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各项工作。2022年,新增带动120户实体经济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全市排名第一。同时,积极组织824家规上企业开展2022年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评估工作,规上企业覆盖率100%。新建5G基站1490个,累计建设5G基站4005个,已实现城区主干道及重点区域全覆盖。
接下来,南明区将实施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行动,持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政务服务主动化和精准化,重视政务数据的融合应用和推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协同应用。持续向社会服务领域延伸,深入推进和发展智慧教育、数字健康服务、智慧文旅、智慧社区、社会保障服务数字化等,优化会展旅游、体育建设等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深化应用、共享复用。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优化资源配置。(文/图 申璐曼)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