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 施雄风 章卉
湖州南太湖旅游度假区
(资料图片)
成敏正在招呼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赏太湖、吃湖鲜的游客。9年前,她来到湖州市长兴县小沉渎村经营起这家名为“榉树农庄”农家乐,离店100米就是碧波万顷的太湖。“现在太湖水质、环境越来越好,湖鲜的味道也好,客人自然就络绎不绝。周末和旅游旺季,不提前至少2天根本订不上位。”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到:“歌里唱‘太湖美’,多美啊!但一想起蓝藻,就起腻了。工业和生活排放一度对太湖污染很大,治理花了很大力气。我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搞不好就不是‘金山银山’,反而成了亏钱买卖。”
曾经,太湖沿岸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舟舸争流,但粗放型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给太湖带来了极大的伤害,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给沿岸城市敲响了警钟。痛定思痛,江苏、浙江两地齐心协力、溯源控源,太湖环境日新月异、水质持续向好,让人“腻了”的蓝藻也在渐渐消亡。今年是落实国家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起步之年,潮新闻记者前往浙江湖州、江苏无锡等地,看沿岸城市如何合奏一曲“太湖美”!
太湖晚霞
“蓝藻暴发”背后的太湖危机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 ——这首《太湖美》唱出太湖水的清澈,以及沿岸富饶和丰美。
太湖又称震泽,“三万六千倾、周围八百里”的太湖,是上海和杭嘉湖、苏锡常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堪称长三角地区的“心肺”。水域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状如人的手掌,北部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沿岸港湾曲折,仿佛分开的手指,南岸的湖州则似平滑的弧形掌缘。太湖沿岸历来是富庶之地,宋时即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太湖南岸的湖州,是环太湖区域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1990年代,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太湖沿岸城市竞相比拼。199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提前7年“翻两番”,一回头,却发现对岸的苏州、无锡均已超过四百亿,且增速、人均指标领先。
但沿岸城市粗放型的发展,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太湖,加上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太湖俨然成为一个大染缸。199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太湖流域的区域特点制定了“零点行动”方案,即至1999年1月1日零点,太湖流域工业企业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并提出治理太湖的总体要求。
但进入21世纪,相关部门监测结果却表明,太湖水质再次恶化。当时湖州,水面密布养殖围网,市区沿岸有水泥厂、造纸厂、印染厂,深褐色的含磷、氮废水直排;东、西苕溪两岸石矿林立,清洗石料后带渣土的溪水由南向北注入太湖。小梅河口停泊着24条四层的餐饮船和数百条渔民生活的居家船、辅助船,一年排污十万吨……
太湖曾遭遇过“蓝藻暴发”的尬境
2006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南太湖的开发、治理、保护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乘海巡艇察看水质,又听取湖州市的工作汇报,发表了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太湖调研并讲话,是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年后,两次核心内容其实是一脉相承。这次调研对南太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在关键时刻他指明了方向、统一了思想,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之路。”原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局副局长李东民告诉潮新闻记者。
2007年3月,湖州召开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城市定位,全面拉开南太湖治理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序幕。“这场‘南太湖保卫战’的重头戏,是做‘退’的文章,目标是‘不向太湖排一滴污水’。”李东民说。
湖州先走一步的正确性,在2个月后得到了验证。2007年5月,无锡段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紧邻太湖的无锡水源水质恶化,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缺乏,引发市民抢购纯净水。“2007年,太湖蓝藻突然暴发,到处弥漫着异味。”今年45岁的无锡人费嘉回忆说,“当年有一位游客不慎掉入湖中,获救后他身上好多蓝藻,洗都洗不掉。”
“太湖水危机”让太湖沿岸的江苏城市反思:针对水污染严重、河道长时间没有清淤整治、企业违法排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有机物、肥料、农药等污染物引起的水体污染)等现象,必须“壮士断腕”尽快治理。
无锡太湖清淤施工现场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保护太湖,就是要管住进入太湖的水,根子在岸上。”长兴县太湖街道生态文明办副主任殷爱娇说。太湖街道拥有长兴港、合溪新港两条直入太湖的河道,对应的内河治理和水质保障一直是辖区内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现在都被纳入了污水管网系统。”
2006年起,湖州就一直朝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太湖调研讲话指引的方向,笃定大步向前。
湖州首先是投入近6亿元,整体拆除远近闻名的湖鲜街24条水上餐饮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临湖亲水的公共休闲平台—渔人码头;斥资超3亿元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拆除居家船只和辅助船只230条,建造3万多平方米的渔民新村安置渔民,切断了南太湖湖岸生活污染源;投入20多亿元,关停了水泥厂、造纸厂、印染厂、饲料厂等沿岸5公里范围内的全部涉污企业,实现工业污水零排放……
湖州长兴县太湖街道长兴港新塘鱼市码头——这个太湖沿岸曾经最大的鱼市码头,彼时年卖8000吨湖鲜。太湖十年禁捕后,上千名从业者面临转型,如今,曾经的一些渔民已经“洗脚上岸”,变身为“太湖护水员”。在长兴太湖街道,就有19位退湖渔民从事这一职业,张新海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62岁的张新海从小在太湖边长大,后来他成为了太湖里的渔民,但他慢慢发现,太湖水变差了,捕捞到的大鱼越来越少,“后来政府成立了护水队,我报名加入,还是和水打交道,打捞在内河漂浮的垃圾和蓝藻,每月还有4000多元的收入。”
“你看,现在河岸边找不出一个排污口。”说话间,张新海又驾驶着垃圾打捞船和同伴出发了,“现在太湖里鱼的个头比以前大多了,前几天我在打捞的时候,还有大鲢鱼直接跳上船哩。”
湖州太湖古镇
占全太湖总面积25%,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在经历2007年“蓝藻风暴”后也在积极求变。2007年以来,无锡市累计投入1125亿元“治太”资金(其中87%是无锡地方投入),累计实施结构调整、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生态修复、蓝藻打捞、安全供水等6大类7108个重点工程。
据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人士介绍,今年安全度夏以来,全太湖仅5月1日发生1次蓝藻水华,藻情形势为2007年以来最好。今年1—5月,太湖无锡水域、北部湖区水质实现“双达Ⅲ”,13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太湖无锡水域总氮1.38毫克/升,同比下降4.83%;总磷0.050毫克/升,好于全太湖均值。无锡转“危”为“机”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探索之路。
其中,无锡的太湖北部湖区是全太湖5个湖区中唯一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双降的湖区,也是太湖治理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在这里,一场太湖清淤工程正在进行。
常年在太湖边工作,负责清淤工程的东方生态清淤有限公司梅梁湖二标段项目副经理王维超很有感触,“太湖的水明显清起来了,今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蓝藻大规模泛起。”
工作中的环保绞吸船
在太湖生态清淤(二轮二期)梅梁湖二标段工程现场,淤泥固化设备的运行发出阵阵巨响。黑黝黝的湖泥通过湖底管道经沉淀池不断抽出。然后,经过二层的板块压力机,将淤泥中的水尽数挤出,淤泥会被挤压成2米长2米宽的泥饼,有节奏地落入下方的堆积区。而过滤出的水,净化达标后会排入内河。
据了解,太湖清淤工程是给太湖减负的重要环节,由于太湖底泥中的氮、磷是主要内在污染源。清除湖底表层底泥,可使湖泊内源污染大幅减少,抑制底泥中污染物释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目前梅梁湖段有固化设备16台,每天清理方量大概在1万1500方到2000方,相当于清理水下方1000方,经过处理,这些淤泥将用于有机肥和建筑业。”王维超说。
2007年到2020年这13年间,无锡先后完成了太湖生态清淤第一轮工程和第二轮一期工程,共清淤2300万立方米,占同时期环太湖周边城市清淤总量的70%。从去年开始,太湖二轮二期生态清淤全面铺开。此轮清淤,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1800万立方米清淤任务。
太湖清淤工程是给太湖减负的重要环节
合奏《太湖美》,区域协作走深走实
“你看,今天风向是东南风,如果蓝藻在围隔处有少量的聚集,就要加派力量进行打捞。”每天,殷爱娇都会随时掏出手机,打开治水办统一安装的App,查看河道上几个重要点位的实时情况,“长兴港、合溪新港上共有两个国控断面和一个省控断面,除了刮西风,其他风向都容易引发蓝藻倒灌。因此我们每条河道都设置了4个拦截点,长兴港新塘鱼市码头就是第一道防线所在。”
殷爱娇告诉记者,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湖州和无锡签署了关于建立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在长三角协同合作机制下,浙江、江苏两地互相“取经”的频次越来越多,湖州的蓝藻治理方案就是到兄弟市无锡考察学习来的,“经过治理,从湖州进入到太湖的河流断面水质已连续多年保持Ⅲ类及以上。”
现在长兴港、合溪新港引入了专业的公司——浙江环湖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相关运维。通过长臂船、打捞船,从内河打捞上的蓝藻,会运送到岸上的藻水分离站,经过一系列无害化工艺处理后,蓝藻会变成藻泥,被用于湖羊饲料和发电厂燃料,进行资源再利用。
无锡大溪港湿地
共享的不止是经验,还有两地间的人员。浙江环湖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韩静就来自江苏,她介绍说,“目前,一天的藻水处理能力是1000吨,接下来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处理能力还将加强。”
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号角下,沿湖各市打破行政壁垒,组成了“联盟军”。湖州和苏州在协作机制下,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检查等,共治太湖“这缸水”的力度也在加码。
“危废转移联单在哪?生产出的废碱液如何处理?”6月16日下午,湖州市吴兴区和苏州市吴江区两地环保执法队员来到位于苏州吴兴区织里镇陆家湾村的一家铝合金企业进行联合环保检查,这是过去两个月来,两地联合执法的一个常见景象。
陆家湾村是环太湖沿线的吴兴与吴江交界区域,虽然在苏州界内,在历史上却是浙江的一块“飞地”,界河新开河直通太湖,沿岸的5家企业分属苏州、湖州管辖,属地不清,使得一些经营者利用两省交界的地理便利逃避环保监管。
今年4月底,为多维度推进环太湖毗邻地区生态联勤合作迭代升级,吴兴区生态环境分局和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签订了《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备忘录》,将两地4.6公里的分界线两侧互延1公里作为交叉联合执法区域,进行常态化联合执法,“环保监管覆盖后,基本没有盲区。”吴兴区生态环境分局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陈李喆说。
苏州吴江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大队长童赟认为,备忘录签订后,双方进一步细化了合作内容,形成专项合作机制:“备忘录签署后,我们双方建立了微信工作联络群,在交界处双方还设立了联合执勤警务站,当交界区有跨界污染发生,将第一时间相互通报并合力做好处置。”
无锡大溪港湿地的鸟类
“水质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短耳鸮 、黄胸鹀、灰鹡鸰……打开无锡观鸟达人钱荣坤的相机图库,一张张清晰唯美的鸟类图片展现在大家眼前,让人震撼。钱荣坤多年来一直在无锡大溪港湿地公园观测鸟类,他告诉记者,正是这里生态环境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大溪港栖息繁衍,“就在今天,大溪港飞来两只黑天鹅,这在大溪港湿地公园还是首次出现。”
“我在大溪港湿地公园累计拍到过150种鸟。” 钱荣坤说,大溪港湿地公园是省级湿地保护公园,有着7.8公里的太湖岸线,是太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水厂取水口,供水量占无锡总供水的28%,光这两年就有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黄嘴白鹭、黄胸鹀、东方白鹳和卷羽鹈鹕6种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鸟类现身大溪港,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红线下,生物多样性的效果正在显现。
走在新修建的塑胶步道上,湿地风光一览无余,被称为“环境检测师”的白鹭与带着“长枪短炮”的观鸟人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卷。“前几年可没有这般美景。”钱荣坤说,这里曾是一个太湖边的小渔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对这里围湖养殖,发展经济,这里连片都是搞鱼类养殖的鱼塘。
而在南太湖边5000亩的图影湿地,其中3000亩与太湖水系相连、水质清澈,动植物繁茂。这片太湖边原生水漾内,居民逐水而居,粉墙黛瓦,或耕或渔,与原始的自然环境和谐结合,韵味无穷。
太湖沿岸城市正在合奏一曲《太湖美》,一个更绿色更美丽太湖正呼之欲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